這是一名“新龍華人”李育成的最新經歷:抵達深圳北站,通過免費WiFi下載“便民通”,進入應用程序,快速查詢房屋租賃信息,與業主取得聯繫。業主用手機展示房屋手續,與小李當場簽下電子租賃合同。隨後,通過電子申報租戶信息,為孩子申請小學學位和辦理居住證,網格信息員上門核查相關信息,告知小李七天后將居住證送到手中。
  從初來乍到到完成居民登記,僅半天時間,李育成全程使用手機,乾凈利落地完成了自己的身份轉換。
  這並不是“天方夜譚”,而是信息時代背景下在龍華新區發生的真實故事。今年至今,一項名為“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服務效能”的改革項目在龍華新區落地生根。
  依托政務信息化、大數據技術應用,龍華新區大力打破部門信息壁壘,推動信息共享,提升政府行政服務效能,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。尤其值得關註是,信息惠民貫穿於新區信息化建設始終,將政府服務直通群眾需求“終端”。正在推行的“一證走龍華”,將實現居民證照信息一次入庫、部門通用,從而讓數據多跑路,群眾少跑腿,徹底消弭群眾辦證反覆奔波重覆提交證件的煩惱。
  ●撰文:吳永奎
  改革迫切
  人少事多
  亟待信息化提速增效
  眾所周知,信息化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加速器,是新時代城市競爭力的重要表徵。加快信息化發展是建設國際化先進城市的必然選擇。
  對於正處於轉型發展關鍵時期的龍華新區而言,信息化建設,尤其是政務信息化,顯得尤為迫切而必要。
  多年來,龍華片區產業發展高歌猛進,但由於過往地處邊緣,片區城市建設卻滯後許多,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不足,欠賬較大,尤以教育、醫療及交通等公共配套欠賬較多最為突出,短板鮮明。2011年底,龍華新區成立後,出行難、看病難、上學難遂成為亟待破解的民生課題。
  另一方面,新區實行大部制的管理架構,政府部門高度精簡,人力資源極其有限,人少事多的矛盾尤為突出,亟待以信息化建設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服務效能。
  政府信息化,是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,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絡技術進行集成,以及對政府需要的和擁有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管理,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、決策質量、改進政府的組織結構、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,全方位地向社會民眾提供優質、規範、透明的管理和服務。
  在另一方面,由於新區成立較晚,信息化起步較晚,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,機房基礎設施不完善,網絡呈現出無層次、無邊界、帶寬低、不可靠的特點,難以滿足新區今後大量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的需求。
  創新驅動 政府服務流程實現再造
  巨大而迫切的民生需求、高度精簡的管理機構,人少事多的突出矛盾,讓新區信息化建設顯得尤為迫切。
  作為政務信息化建設後來者,新區在尊重區情實際的同時,堅持高標準嚴要求,從整合政務網絡資源、構建網上辦事平臺和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等方面入手,加快政務信息化建設,推動政府效能跨越式提升。
  按照“統一網絡、統一機房”的思路,新區加快網絡光纖工程建設,目前已實現市、區、辦事處、社區四級互聯互通;全面加強帶寬管理,新區網絡出口帶寬已增加至900兆,處於全市領先水平。同時,按照國家數據中心A級機房建設標準打造新區數據中心機房,形成全區統一的政府信息網絡平臺。目前基本完成新區數據中心機房的施工建設,併進入試運行階段,已徹底改變新區網絡資源嚴重落後的現狀,有效提升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。
  改變的不僅僅是信息化基礎設施,更是政府行政服務模式的改變與效能提升。
  通過構建統一、開放、標準的政務雲應用和安全支撐平臺,新區建設完成跨部門、跨層級、跨地域的協同辦公平臺,全區所有單位在統一的辦公平臺中處理文件、會議、督查等相關工作,新區黨政機關計算機專網(政務內網)覆蓋到4個辦事處,接入23家單位;公眾服務網(政務外網)覆蓋到全區36個社區工作站,並接入學校、醫院等65家單位。
  協同辦公平臺系統的運行造就了無紙化辦公新模式,龍華新區成為繼羅湖之後第二個實現無紙化辦公的區域。而隨著新區產業專項資金申報系統啟用,新區也成為繼南山、福田之後第三個實現產業專項資金網上申報的片區。新區還率先建設視頻會議系統,提高會議效率、降低辦公成本、強化了部門間溝通。
  另一方面,新區依托公共信息資源庫、居民證照信息電子庫,建設政務資源共享交換服務平臺,推動信息資源跨層級、跨部門融合共享,使居民辦事由實地辦理、多部門辦理逐漸向網上辦理、一次性辦理轉變。
  信息惠民 “一證走龍華”漸行漸近
  今年4月1日啟用的龍華新區網上辦事大廳,具有“一站式、互動式、在線式”特點,被納入大廳審批和服務事項共432項,374項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在線申報、進度查詢、在線流轉和辦件公示,至今網上辦理業務14879宗,群眾滿意度達95%以上。
  這是龍華新區信息化改革至今,時常被媒體引用的數字與案例。
  為民、惠民、便民,此乃社會信息化之本,政務信息化落腳點更在於此,行政服務效能的提升,目的在於更好更快地服務群眾。
  如今,在龍華新區,信息惠民具有了嶄新的表徵:“一證走龍華”。
  這涉及的是廣大群眾詬病已久的辦證老大難:證件滿天飛、辦證跑斷腿、證明材料一籮筐等。
  據有關統計,中國人一生最多要辦理400多個證件,其中常用的有103個;且不同部門相同證件需反覆提交,如戶口本要提交37次、照片50次,身份證73次。
 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,尤其是大數據分析應用的橫空出世,為破解“辦證難”提供了契機和可能。
 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,如果能夠實現深圳全市資源中心數據共享,居民將通過系統服務平臺,只提供身份證就能完成各類業務事項的申請或者辦理,無需重覆提交已辦理過的證件材料。
  正在實施的“一證走龍華”信息惠民計劃,正是基於上述分析。
  根據技術設計,依托深圳市資源中心鏡像庫、區居民證照信息電子庫和各職能部門業務數據庫的數據資源,龍華新區正推動信息資源跨層級、跨部門的數據融合共享,搭建橫向到各行政業務部門、縱向到各街道社區,實現統一入口門戶、電子證照庫統一數據資源、服務事項統一支撐、共享交換統一平臺的“一證走龍華”系統服務平臺。
  以當下居民最為關心的五大事項:教育入學、敬老優待證、高齡老人津貼、居住證及房屋租賃合同備案為例,新區經濟服務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員簡要解釋:居民申請辦理教育入學、居住證、敬老優待證等業務時,只需提供身份證進行實名認證就可網上申報業務,通過比對已有證件材料,達到一證辦理的效果。
  工作人員將其過程扼要歸納如下:
  ——建立身份證實名制註冊機制:居民申請“一證走龍華”業務辦理前,需本人攜帶身份證原件前往社區窗口或社區易辦事終端,進行實名制註冊。
  ——建立證件數據自動對比機制:通過與深圳市資源中心系統以及區證照庫對接,實現證件材料自動比對。
  ——建立自動分發審核機制:當居民證件數據自動對比失敗後,系統將各類證件數據自動分發至各相關部門進行人工審核。
  ——人工審核成功的數據直接進入區證照庫,一定有效期內可供下次自動比對使用,無需再次人工核實。
  “簡單地說,就是居民的證照信息可以‘一次入庫、部門通用’,讓信息為居民跑腿服務”,新區信息中心工作人員說,“當深圳市資源中心鏡像庫數據日趨完善後,我們將逐步取消人工審核階段,最終達到無需區證照庫配合就能完成相關證件材料數據的自動對比,一證走龍華將更加便捷”。  (原標題:一證走龍華政府服務直通群眾需求“終端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i73sihog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